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鄱阳湖的搁浅鱼,为啥不建议捡? | 农视点

2025-04-05 19:37:00     阅读量:0
最近,鄱阳湖又上热搜了!水位突然下降,湖滩上密密麻麻全是搁浅的鱼,附近村民提着水桶脸盆去捡鱼,像在逛免费海鲜市场,场面真是热闹。但渔政部门可急坏了,赶紧出来喊话:这些鱼真不能随便捡!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鄱阳湖,是咱们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春天进入枯水期,湖水面积连丰水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再受到降雨影响,突然涨水又快速退去,鱼群完全没反应过来,直接上演“水退鱼懵”大戏,大量“迷路鱼”就这样留在了湖滩上。
图片

那有人就问了,祖祖辈辈都在捡鱼,怎么现在就不让捡了?不捡不就浪费了吗?反正烂在地里也是烂,为何还不让人吃了?

注意!这些鱼可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背后可藏着大学问!

首先,鱼类搁浅是自然现象,人类的捡拾会干扰生态平衡,引发“生态连环炸”。鄱阳湖中的江豚每天要吃七八斤小鱼,现在搁浅鱼被捡走,相当于抢了它们的“外卖”,那小江豚就要挨饿了;鄱阳湖的枯水期还是候鸟的越冬高峰,搁浅鱼群是白鹤、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的重要食物来源,鱼被捡走会直接导致候鸟在浅滩“干瞪眼”,最终被迫迁徙;还有,死鱼本来可以肥水,但如果全被捡走,那泥水里的养分自然减少,水草的丰茂程度也就大不如前。说白了,你今天捡的每条鱼,都可能让江豚饿肚子、让候鸟搬老家、让水草无法生长!

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湖底的淤泥看着不深,实际上跟流沙似的,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为几条鱼搭上性命,太不划算!

最重要的是,这看似捡的是鱼,实则触碰的也许是法律红线。自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鄱阳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节点,已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鱼捕捞和交易。我们看到长江的鱼类资源种群在恢复,数量在增长,就是因为有相关法律法规在背后护航。即便对搁浅鱼群,私自捡拾又如何判断是不是“浑水摸鱼”呢?当然,售卖那更是违法行为,违者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图片

其实,渔政部门也并没有浪费这些鱼,年年都在组织专门的人手转运这些搁浅的鱼,但鄱阳湖实在太大了,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理解,不捡鱼就是最好的帮忙,遇到类似情况也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来处理。

鄱阳湖就像个巨大的生态实验室,水位变化、鱼群搁浅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今天放过这些搁浅鱼,明天鄱阳湖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更健康的生态。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农视点述评员 | 张耀元
剪辑 | 陈琛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