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搁浅鱼,为啥不建议捡? | 农视点


那有人就问了,祖祖辈辈都在捡鱼,怎么现在就不让捡了?不捡不就浪费了吗?反正烂在地里也是烂,为何还不让人吃了?
注意!这些鱼可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背后可藏着大学问!
首先,鱼类搁浅是自然现象,人类的捡拾会干扰生态平衡,引发“生态连环炸”。鄱阳湖中的江豚每天要吃七八斤小鱼,现在搁浅鱼被捡走,相当于抢了它们的“外卖”,那小江豚就要挨饿了;鄱阳湖的枯水期还是候鸟的越冬高峰,搁浅鱼群是白鹤、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的重要食物来源,鱼被捡走会直接导致候鸟在浅滩“干瞪眼”,最终被迫迁徙;还有,死鱼本来可以肥水,但如果全被捡走,那泥水里的养分自然减少,水草的丰茂程度也就大不如前。说白了,你今天捡的每条鱼,都可能让江豚饿肚子、让候鸟搬老家、让水草无法生长!
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湖底的淤泥看着不深,实际上跟流沙似的,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为几条鱼搭上性命,太不划算!
最重要的是,这看似捡的是鱼,实则触碰的也许是法律红线。自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鄱阳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节点,已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鱼捕捞和交易。我们看到长江的鱼类资源种群在恢复,数量在增长,就是因为有相关法律法规在背后护航。即便对搁浅鱼群,私自捡拾又如何判断是不是“浑水摸鱼”呢?当然,售卖那更是违法行为,违者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其实,渔政部门也并没有浪费这些鱼,年年都在组织专门的人手转运这些搁浅的鱼,但鄱阳湖实在太大了,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理解,不捡鱼就是最好的帮忙,遇到类似情况也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来处理。
鄱阳湖就像个巨大的生态实验室,水位变化、鱼群搁浅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今天放过这些搁浅鱼,明天鄱阳湖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更健康的生态。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鄱阳湖 鱼群 江豚 湖滩 候鸟 枯水期 生态 就会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05 19:37:00
- 本文链接:https://www.qckvzv.cn/news/qpwRq5qv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