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丨秦港股份:扬帆远航!打造世界一流干散货智慧港口标杆

取料机旋转不停,皮带机轰隆作响,在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港股份)九公司码头的取装作业现场,每小时能装载5000吨煤炭,可是现场却看不到忙碌的装卸工人。工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就在不远处的调度指挥中心,“云”上生产忙。

秦皇岛港东港区。秦港股份 供图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在秦皇岛港智慧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取料机和装船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智能化系统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工人们在操作系统输入相关作业参数,点击“启动”就实现了全流程一体化生产。
以前,一台堆料机或者一台取料机往往需要2名工人现场操作。现在,4名工人可以同时进行六艘货轮的取装任务,10到12小时就能装满一艘载重5万吨的货轮。
传统老码头变身智慧新港口,背后是一场从“四肢”到“大脑”的改造。

秦港股份对取装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从2021年起,秦港股份对堆料机、取料机和装船机进行改造升级,用“智能化”强健“四肢”。在取装设备上,创新应用雷达扫描、单机定位及AI策略分析系统,实现了作业指令自动生成、料流稳定性实时监测与碰撞风险智能规避。同时,增加了主/被动防碰机制、热成像测温与振动监测技术,构筑起了设备动态安全防护网,让港口生产作业体系更加安全高效。截至2024年底,秦港股份设备智能化改造率达到58%,预计2025年改造率将达100%。
秦港股份九公司副经理卜会锋介绍:“从2023年开始,在单机自动化改造的基础上又对设备进行了全流程一体化的改造。”

在秦港股份集控中心,工人输入相关作业指令,即可实现生产流程的一体化运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全流程一体化改造”,就像是用“智慧”充实港口“大脑”。
依托数字孪生驱动、多源感知融合、智能决策引擎三大核心技术,通过采用煤垛三维动态建模技术,结合网络“神经”传送的数据,实现煤垛形态的毫米级精度建模,同时构建起“感知无盲区、决策自适应、执行高精度”的智慧作业体系。操作人员确认作业指令后,仅需点击“启动”按钮即可触发全流程作业,单流程响应速度提升超60%,作业效率提升10%到15%。目前,全流程一体化项目在秦港股份九公司进入全面测试阶段,将于今年6月试运行,干散货作业即将实现由“有人操作”向“无人干预”的重磅升级。

秦皇岛港东港区生产作业场景。秦港股份 供图
“秦港股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港口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在现有‘智慧港口’建设的基础上,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港口相关业务的融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按照‘对内智慧管理、对外智慧商务、自身强化智慧运维’的思路,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进程,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干散货智慧港口标杆。”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孙景刚说。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