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群众告别“吃水难”,叶城文旅迎机遇……宝山叶城一家亲,沪疆同心结硕果


在依提木孔镇,清澈的自来水通过新铺设的276公里管网流入3000户家庭,4万群众告别“吃水难”;17.2公里乡村道路贯通后,农产品进城时间缩短一半,最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拔地而起的市民体育活动中心,这里已成为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热门场地。通过“足球进校园”工程,上海市足协捐赠的400个足球在51所中小学传递,培养出3支县级青少年足球强队……
这是2024年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在叶城大地上书写的部分援疆答卷。一年来,上海援疆叶城分指累计实施24个援疆项目,民生领域投入占比超80%,惠及群众超50万人次。
医疗援疆交出了最亮眼成绩单之一:投入1.9亿元新建和改造叶城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场所综合服务功能,使结核病发病率较2018年下降90%;跨越4700公里的“生命奇迹”更令人动容——在上海医疗团队和慈善机构接力救治下,脊柱侧弯达98度的维吾尔族女孩姑丽娜孜重获新生,这一案例被上海市领导考察新疆时获高度评价,成为沪疆情谊的生动注脚。宝山名医工作室开展的42台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6项空白。

伯西热克镇的千亩石榴园里,新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薄皮石榴通过冷链物流直供长三角,带动300余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引进石榴汁、石榴酒加工生产线,提升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产业落地。
2024年,1049个公益岗位托起困难家庭希望,200万元爱心物资涌向西合休乡等偏远地区,“中华民族一家亲”结亲活动中,援疆团队与当地群众心连心,解决各类实际困难。
教育“组团式”援疆成效也十分显著,精准化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近14000万元提升叶城教育硬件,扩建中职校、新建二十二中学等,建成后将解决县内初高中入学高峰的情况;品牌化教育模式,通过“1+2+N模式”带动多校集团化办学,将优质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辐射到全县乡村学校。22位援疆教师带教155名“青苗”教师,涉及8学科、51所中小学;项目化开展一批文体活动,打造22所足球、14所篮球、17所跳绳、舞龙舞狮联盟校,覆盖近万名师生。其中,2024年叶城第七小学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第一名的佳绩。实施“石榴籽小先生制”,本学期共有7.5万名中小学生带领家长完成亲子任务共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累计参加各项活动16.3万人次,因时因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人才培育网络越织越密,围绕叶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依托“三交”和智力援疆项目,为叶城招才、育才和稳才提供坚强保障;聚焦本地技能培训需求,组织上海工匠、宝山劳模、名医名师开展技能培训;137名乡镇干部赴沪“取经”后,带回社区治理“宝山经验”;33批1342名本地人才在上海实训,孵化出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8个创新项目。

在平安建设领域,公安援疆力量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自2023年4月以来,协同当地公安干部,推动全县刑事案件破案率显著提升。两年来,通过精准打击牲畜盗窃、电信诈骗等民生类案件,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相关工作成效获喀什地区公安局肯定,并于2025年1月被授予年度个人三等功。
昆仑国学书院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地标,国学讲堂、非遗展演等200余场活动吸引5万人次参与。更引人注目的是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的规划及随着20批上海游客“宝叶号”包机游的启动,叶城文旅产业迎来新机遇。
一年砥砺,硕果满枝。叶城分指不仅斩获喀什地区“昆仑杯”优质工程等7项荣誉,更在群众心中树起口碑。随着市民事务受理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的投用,一幅幅民生“实景图”正转化为各族群众的幸福笑脸,续写着“宝叶一家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