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一次性买断”到“先尝后买” “先使用后付费”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2025-04-01 07:14:00     阅读量:0

央视新闻

说到科技成果转化,传统模式是企业付费买断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再转化为批量化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而,现实中一些中小微企业碰到心仪的科技成果后,因为暂时还看不清应用前景,不敢贸然出手支付一大笔技术费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简单地说,就是允许企业在免费试用专利一段时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决定是否付费转化。

“先使用后付费”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怎么实现?

在陕西一家生产精密仪器零部件公司的展示车间,十几个自主研制的全自动机器,正在对零部件进行后期打磨、抛光和检验。这些零部件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其中最细的一个零部件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此前,一个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异形零部件的内部结构无法测量,成品检测效率很低,成本居高不下。

2023年,这家公司在西安理工大学官网上,看到了该校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润霖的一项研究成果,正好可以解决这个生产难题。

2023年底,陕西省印发了《陕西省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工作指引》的通知。基于“先使用后付费”的政策支持,这家公司希望与西安理工大学开启合作。但是陈教授这边却有些犹豫。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 陈润霖:这个技术并不是说像买一个商品,直接买过来,放在这里就可以用上,可能他们用过以后会觉得,他们做了很多改进,有可能就成为他们的技术了。那么我前期提供的技术我就全都白费了。

打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谈何容易?此时,公司所在的陕西西安西咸新区出面,引进一家国有担保公司,给双方的合作兜底。

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亚东:引进担保进来,在中间做担保,企业你先免费用,用完了以后企业来决定是不是给学校付费。如果企业这边出现了意外或者问题,导致无法给学校付费的时候,担保公司就可以把这笔账结清。

有了西咸新区的牵线搭桥,转过年到2024年年初,企业就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陈润霖研发的技术先由公司使用,后支付使用费用。在陈润霖的技术加持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实现明显提升,研发效率提升了30%至50%。合作一年多后,陈润霖顺利收到了企业支付的第一笔专利费。

保障各方权益 如何为转化机制装上“安全锁”?

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先使用后面却不付费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些高校学术团队与企业合作时的一个很大顾虑。如何为转化机制装上“安全锁”,最大限度保障试点企业、高校院所的权益,来看陕西探索。

延安大学的王波波团队,在食线虫真菌生物防治技术上进行了十几年的攻关。其国际首创的动物杀虫工艺,在安全性、杀虫效力及保存期等方面表现优异。

延安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 王波波:动物饲料添加剂,我们做成了口服的片剂、舔砖这些可湿性粉剂,杀虫率大概能达到85%以上。

2023年7月,王波波带着成果参加陕西省组织的多场高校成果路演。她的成果让陕西某生物农业公司负责人米哲眼前一亮,因为这项技术正是他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陕西恒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生物项目负责人 米哲:完全可以产业化。但是可能前期对很多企业来说,如果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话,这一块的技术转化就受阻挡了。

在“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下,该公司与王波波团队签约合作,以“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的方式约定许可费。不过,在正式签约前,王波波还是不放心,通过网上查询、实地考察对这家公司有了深入了解,再加上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的牵线,才最终决定合作。从2023年开始,双方合作推出试验产品,目前,团队拥有两条生产线,满产状态下年产量高达300万吨。

而在陕西首批“先使用后付费”的示范项目中,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林敏也坦言,团队在与企业合作时也曾有顾虑。在巨大而快速增长的细胞治疗市场中,他们团队通过物理方法调控细胞功能的颠覆性创新,估值不菲。当西安某生物科技公司寻求合作时,团队里的科研人员犯了难。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林敏:效益到后面怎么兑现的问题,这是第一。第二,人家挣了多少钱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能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对方,了解它这两年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经营状况。

林敏认为,当前,“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还在先行先试阶段,高校与企业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结对”,互信基础较好。随着这项改革的进一步成功实践,“先使用后付费”机制将越来越成熟完善。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林敏:所有的协议后面必须要有某种监督、某种约束,我想这个可能让“先使用后付费”协议模式更大面积地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