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一场花城雅事,读懂“古越今秀”的文化密码

2025-04-22 21:55:00     阅读量:0

春日的羊城,总与花事相连。

2025年的越秀,一场以“兰缘盛荟”为名的文旅盛宴,让这场花事超越了季节的轮回,成为解码城市文化基因的钥匙。

4月20日,2025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圆满闭幕,为期5天的春日雅事沉浸式盛宴火热出圈,线上线下共吸引30万人次参与。

兰花为媒,古风为韵,科技为翼,商贸为桥——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越秀不仅展示了“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样本,更让世人看见:一座城的文化觉醒,从来不止于怀旧,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生长的力量。

开幕仪式

花事即文脉:从“雅集”到“破圈”的文化韧性

“十雅”场景复现、NPC唐伯虎与游客对诗、素馨佳人评选……这场文旅周最动人的,并非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而是以“沉浸式”为切口,让典籍中的风雅真正走入市井。

当游客身着汉服焚香品茗,或与“白娘子”共赏粤剧时,传统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

粤剧表演

这种“活化”背后,是越秀对文化根脉的深刻理解:唯有让历史与当下对话,才能让文脉真正流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野间,一个个身着华丽衣裳的仙子行过,留下“素馨佳人”的温婉坚韧。记者注意到,9位参赛的素馨佳人,在日常生活中,她们是工科学子、电商职员、模特主播,来到广州兰圃,她们因传统文化而蝶变,用热爱谱写曲水流觞,展现中华女子最美的模样。

素馨佳人

再看非遗,文旅周用“展、演、创、传”模式,生动诠释着“活化”理念。象牙微雕匠人现场刻刀飞舞,通草画师以植物髓心为纸,素馨佳人以现代舞诠释千年传说——传统技艺不再困守于“保护”,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玩”。

自新石器时期起,象牙雕刻便根植于中华大地,经由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之手,一件件别具特色的牙雕作品不断成就。

广州牙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仇玉英以“卓花”技艺亮相兰圃国香馆,展示精妙的镂通工艺。“牙球作品洁白如玉,里面是镂空设计,需要3个人配合制作,将双龙戏珠的浮雕花纹精准雕刻,这个过程要耗时数日,才能将风雅深‘刻’入‘骨’。”

牙雕技艺鬼斧神工

正如高剑父纪念馆中,80幅兰花画作与园林小景虚实相映,艺术的“在场感”消解了时空的界限,让文化有了呼吸的温度。

“人们常说,画竹十年,画兰一世。要把兰花画好,需要人一辈子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别看兰花落在纸上只有潦潦数笔,却是对个人心性的恒久磨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方土表示。

高剑父纪念馆

多位名家即席挥毫,在幽幽兰香中铺纸研墨,以枯笔勾勒兰叶之劲挺,以淡墨晕染花瓣之柔美,一丛丛墨兰跃然纸上。现场观众近距离观摩大家运笔之妙,感受传统笔墨的深厚功力,体味艺术家当下的真情实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破圈”实验中的科技赋能。

五仙观内,短视频让建筑脊兽“觉醒”;兰圃中,AI导游“越AI游”提供智慧导览;无人机撒下花雨,将古典意象化作数字时代的浪漫。技术没有割裂传统,反而为其插上翅膀——这或许正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当代答案:用最前沿的手段,守护最古老的灵魂。

花事即城事:从“盆景”到“生态”的共同体叙事

一场文旅周,折射的是一座城对“人文经济学”的深刻实践。

当广交会客商在兰圃赏花品茗,随后走进白马服装城达成300万元订单时,文化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串联产业、激活商贸的纽带。“越秀区文旅体产业协会”的成立,38家企业的跨界联动,印证了这一点: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将分散的资源编织成网,让老城区的毛细血管重新奔涌。

“越秀区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坐落在越秀区的旅行社占全省三分之一。”广州市越秀区文旅体产业协会会长张岩告诉记者,希望借此平台,发挥刺激效应,达到引领作用,实现行业自律和真正融合,解决文化内核转化为旅游行为的实际问题,让更多游客“近悦远来”。

五仙观绘画艺术展

社区参与则让这场花事更具生命力。流花街的车展融合AR技术与古风打卡,六榕街的“雅集”集结非遗市集与广府游戏,盘福路的餐饮商户以“兰缘珍馐”呼应主题——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化作街巷里的烟火气。

这种“自下而上”的共建模式,让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创作者,正如桃花涧中外宾与市民共植的桃树:文化的根系,本就应深扎于社区的土壤。

而“绿美越秀”的生态叙事,则为这场花事注入了更深远的意涵。青少年在兰圃探索植物奥秘,外宾栽下象征交融的桃树,研学活动将自然观察升华为生命教育——当一座城将生态理念植入文化肌理,花事便不再是短暂的欢宴,而是对“人与自然共生”的永恒叩问。

青少年走进广州兰圃

花事即未来:老城新生的“人文经济学”启示

越秀的探索,或许为中国城市的更新提供了一种范式: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装饰品,而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

通过“兰缘盛荟”,越秀将文化IP转化为消费场景、产业链接、国际交往的载体——

广交会客商在非遗体验中发现商机,国潮服饰秀带动本土品牌出海,“以旧换新”促销激活商圈活力……这些实践证明,当文化真正融入城市骨骼,便能催生“1+1>2”的裂变效应。

海外客商体验非遗项目

4月17日,约60名春季广交会客商走进广州兰圃赏兰花、体验非遗项目,了解广州历史、品味广府美食,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映入眼帘:

来自南美洲这片足球热土,智利客商到兰圃游园,现场与古装NPC比赛蹴鞠,直言“这并不容易!”在非遗大师的指导下用古琴弹奏经典奥运曲目《我和你》,惊叹传统乐器的灵动音韵;客商团在品味双拼奶后赞不绝口,吃完一碗还要“续杯”;法国混血潮男前来白马服装市场“进货”,在走读兰圃中表示“找到了美的灵感!”……

国潮蹴鞠赛

可以见之,这场花事,尊重自然、海纳百川,重新定义了“城市魅力”。

一场花事终会落幕,但越秀的启示长久留存:城市的生命力,不在于它拥有多少历史遗产,而在于如何将这些遗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语言。

“我们爱上的每簇风景,本就是历史长河中闪烁的碎金。”“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便是将山川景观、四季更迭、文脉传承融会贯通的哲学。

市民聆听享受传统音乐之美

当兰花成为连接古今的符号,当雅集化作市民日常的风景,当文化从“资源”升维为“生态”,一座城便真正完成了从“活着”到“生活着”的蜕变。

这场花事,或许正是中国城市文化觉醒的一个微小切面——在那里,传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文化不是标本,而是生长的森林。

文|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詹苹苹

图|通讯员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