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清镇小鸡仔“孵”出强村富民大产业

2025-04-10 17:08:00     阅读量:0

夏天降温、冬天供暖、自动加料、自动预警……4月8日上午,在清镇市站街镇莲花村,全自动化的鸡舍让人眼前一亮,6000平方米的鸡舍,一批次投苗6万羽,仅需两人就能胜任饲养工作。

走进鸡舍,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鸡仔只有拳头大小,正在围着自动喂食器欢快地进食。鸡舍顶端密集的投食管道均匀地连通地面的喂食器,过道之间相隔不远便安装了如同空调外机一样的散热器,而地面也铺设了薄薄的一层糠壳,有效吸收鸡粪水分的同时也保证了鸡舍的干爽和卫生。

走出鸡舍,一辆满载饲料的罐车迎面驶来,停留在3号鸡舍前,一根细长的管道在驾驶员的操控下精准对接到鸡舍前的饲料罐,随即经过科学配比的饲料便开始自动输送其中。一个鸡舍有1000多平方米,像这样的鸡舍,莲花村一共修建了5个。

莲花村是清镇市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中村集体肉鸡养殖示范点之一。2023年,莲花村抓住市级财政衔接资金政策机遇,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及锅炉房、水线、料线及智能环控系统,形成完整的饲养链条。随后,该村按照村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村干部、村民按股比共同出资30万元,成立了清镇市众鑫共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并与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按照“411”(企业向农户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提供技术,回收农户饲养的肉鸡,确保养殖户每只肉鸡平均利润)模式,承租村集体鸡舍进行肉鸡养殖。

资金和设备到位后,技术团队成为养殖产业的“引路人”。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王邦高介绍:“我们公司派出了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月服务存量达30万羽。从疫苗接种到空栏消毒,全程无条件技术指导,确保养殖户无后顾之忧。”

这一模式迅速释放效能。莲花村党支部书记陈丹介绍,2023年首批出栏6万羽,毛收益30万元;2024年收益分配升级为“保底+激励”,村集体首获10万元保底分红后,二次分配再得33万元,村干部与村民按股分获18.7万元、12.9万元。

莲花村探索形成的“一定二混三带动”机制,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定权属”明确圈舍产权归属集体,防范资产流失;“混合所有制”整合村集体、村干部、村民三方资金,破解融资难题;“带动产业、就业、增收”则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肉鸡养殖“带火”的不仅是莲花村,2023年以来,站街镇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推动高乐村、洗马村、坪子村、平堡村等10个村集体组建村集体经济“1+1”混合所有制养殖公司10家,建设生态肉鸡养殖场5.4万平方米,产能165万羽,预计产值达7950万元。站街镇副镇长敖逍介绍:“今年我们又发展了两个村集体修建鸡舍,抢抓清镇市3000万羽肉鸡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生态肉鸡养殖发展。”

找准发展“路子”,就能赚得“票子”。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下,站街镇的村民也积极投身到“养殖大军”当中。

紧挨着莲花村养殖基地,村民黎平华建起了更加“高端”的鸡舍。将鸡舍从单层增加到双层,在和村集体同样养殖规模的情况下,用地却节约了一半。按照温氏公司的技术要求安装设备之余,自己还在鸡舍的每个角落加装了摄像头,将鸡舍影像实时传送到办公室的大屏上。

记者采访当天,黎平华正在打扫刚腾出来的鸡舍。“2024年6月投入使用,第一批次净收入就有15万元”他说:“把时间抓紧点,争取今年出栏3批。”

在站街镇,肉鸡养殖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目前,站街镇生态肉鸡养殖场壮大到305个(户),鸡舍面积达4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出栏2.7批次,产能扩大到1100万羽,并获评贵阳贵安“农业特色专业乡镇”称号。敖逍介绍,2024年,全镇肉鸡出栏860万羽,实现产值4.3亿元,促进农户增收5500万元以上。同时,站街镇的实践还构建起立体化的增收网络,提供社会化服务临时用工岗位近7.7万人次,带动3个合作社150余名人员增收770万元;解决运输行业就业20余名,带动运输业务工人员增收440万元。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站街镇用实践证明,小鸡仔也能“孵”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2024年,贵阳贵安肉鸡产能已达5000万羽、出栏3077万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贵阳市将按照“上规模、强生态、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以清镇市、息烽县为核心,持续推进全市肉鸡产业扩量增养,深入推进肉鸡种业创新提质,加快推进冷鲜禽肉加工及配套冷链物流建设,全面提升家禽生产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全市肉鸡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记者 李佳旭 王倩(实习生)/文 梁超/图、视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