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改造传统催化材料取得新突破 光解水制氢效率提升15倍

2025-04-15 07:06:00     阅读量:0

早在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就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将这个预言变为现实。日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团队研究发现,用钪改造二氧化钛作为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比传统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以上,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

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太阳能发电电解水,效率高,但设备复杂,成本大;二是太阳光直接光解水,用特殊材料催化,“一键分解”水分子,简单又环保。为实现这一路径,科学家们引入了一种叫“二氧化钛”的半导体材料。这种催化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就像微型发电厂一样运转,用来分解水。自1972年被发现能光解水以来,二氧化钛就成为能源界的“超级明星”。

但“超级明星”也有致命缺陷,那就是转化效率低下。刘岗告诉记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整容”和“元素替代”,“我们选择元素周期表中钛的邻居——钪,作为‘改造工程师’。”

通过在二氧化钛中混入5%的钪,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具有特殊双晶面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新的催化材料展现惊人的性能飞跃。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200余倍,对紫外光的量子利用率突破30%。“相当于把原本只能点亮手机的能量,提升到可以驱动电脑的水平。”刘岗介绍。

二氧化钛作为世界三大无机化学品之一,中国年产量占全球50%以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战略资源钪的储量我国位居世界首位,稀土分离技术全球领先。这种“强强联合”的技术路线,为实现应用铺平了道路。

(辽宁日报 记者孔爱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