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立体化物流体系,广州有可复制“经验”
周六上午9时50分,在广铁集团和广深物流中心大力支持下,载着零食、饮料以及家用百货的X322次货运快速班列从广州大朗站驶出,将在55个小时后将抵达哈尔滨东站,将“南货”北运,还有些货物将转运至绥芬河口岸和黑河口岸走出国门;下个月,另一趟“南来北往”由广州国际港至沈阳蒲河X8782次货运快速班列也即将开行,在扩大“南货”目的地的同时,还将一批批“北货”南下,进一步畅通南北物流大通道,支撑“通道畅达、枢纽高效、网络完备”的立体物流体系。

创新举措探索降本增效新发展模式
在弘胜物流园,货物经过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安检后装柜,等待被拉上火车。“从广州到哈尔滨,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所用时间接近,但运输成本只有三分之二。”弘胜集团总经理孙子杰告诉记者,其中标开行X322次货运快速班列,以“公转铁”项目为支点为货主提供更匹配的运输方案、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转型目标,同时通过前置安检点、众筹运营班列等创新举措探索新发展模式。“安检点前置在物流园,避免了在火车站抽检需多次装卸货的步骤,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孙子杰表示,除了推进“公转铁”,未来在白云区江高镇将新建一个集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于一体的物流园:“物流园临近码头,并有铁路开进园区,可以打通不同物流方式的衔接环节,补全物流运输全链条,将多式联运落到实处。”

广州一直走在补链强链的路上。自2022年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以来,广州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专班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据了解,在近14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撬动下,广东省、广州市两级财政先后投入27.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达160.7亿元,不断加速枢纽之城补链、强链,有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集群发展。
“头雁”项目稳步推进打造“高效”运输体系
南下可以出海、北上辐射内陆,内联粤港澳大湾区,外达全球各地……广州围绕海港、空港、陆港三大核心,大力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南沙港区、白云国际机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国际港等一批“头雁”项目稳步推进,以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为基点,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通过协调、转换和衔接等方式,打造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
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如何体现?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与联管、加快升级多式联运技术装备与共享、加快建设智慧平台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等加速推进资源利用率提升。以南沙港海铁联运为例,南沙港铁路直接接入南沙港区并创新港站一体化高效运营模式,推动广州市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从2022年的27.2万TEU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60.5万TEU。
降本增效是全行业追求的目标,综合效益好最直接体现为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的降低。例如,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电商出境舱单放行确认”“线上拆单”“施解封申领”3项新功能,每票货物节省纸质单据5份以上,减少企业跑腿次数4次以上,约合每年可节省口岸单证4万份,减少企业跑腿 3万次,节约企业运营成本1,000万元。与此同时,随着南沙港、白云机场等综合货运枢纽的建设运营,一方面支撑提升了广州在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带动了就业与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三大关键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州之所以能全力推动构建“通道畅达、枢纽高效、网络完备”的立体化物流体系,主要有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升级优势和政策创新优势。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张文表示,这三大核心优势“建得好、用得好、服务得好”进一步将物流效率转化为供应链竞争力,为全球生产生活提供“硬连通、软联通、业链通”,也成就了广州立体化物流体系可复制的“经验”。
面对未来,张文提到,广州将结合国家对物流政策的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推动和电子商务带来的消费升级等发展机遇,围绕“内外循环、两业融合、数智低碳”三大关键方向,推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同时,她指出,广州物流在升级过程中仍面临着国际物流经营和控风险能力不强、国内腹地市场覆盖面不足、两业融合推动品牌孵化能力不够等主要难点,建议加快与欧盟、东盟等国家对接,政企出海探寻国际贸易新市场;加大内河航运、铁路货运等通道建设和物流枢纽多式联运设施功能优化提升;搭建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沟通平台,推动物流服务能满足产业供应链协同的连通性和转换效率要求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
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广州 枢纽 物流 南沙 货运 高效 体系 亿元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19 12:07:00
- 本文链接:https://www.qckvzv.cn/news/mG6rEZgw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