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119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9.39亿元 2025清明节娄底文旅市场多业态开花
2025年清明节期间,娄底市文旅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市接待游客119.9376万人次,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54%;实现旅游总花费9.39亿元,同比增长145.55%;人均游客消费达672.92元,同比增长74.06%,全市文旅市场红色旅游、生态研学、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多点开花,彰显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全市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未接到投诉和安全事故报告,文旅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文旅市场平安有序。娄底市文旅广体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专人值班及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强化市场监管与安全生产排查,建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限时解决”机制,消除监管盲区。同步开展志愿服务提升行动,优化游客体验,确保节日期间文旅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有序。

红色传承与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清明期间,娄底市以“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为核心,创新融合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打造多元文旅场景。市烈士纪念陵园管理服务中心围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通过环境优化、服务升级等举措,营造平安文明的祭扫氛围。双峰县以蔡和森同志诞辰130周年为契机,开展敬献花篮、红色思政课及文物短视频创作,线上线下联动传承红色基因;新化县将祭扫与书法创作结合,以传统艺术形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3月31日,湖南省“‘我们的节日·清明’暨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在冷水江市锡矿山烈士纪念碑广场举行,200余名师生、工人代表通过奏唱国歌、献花瞻仰等仪式,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继承遗志的决心。

踏青赏花乡村游催生经济新活力。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祖节日与春季踏青时节的交汇点,除祭扫先人外,踏青赏花、举家出游已逐渐成为新时尚。紫鹊界梯田凭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品牌效应和农耕文化体验,清明灌水期呈现“镜面梯田”奇观成为热门打卡地。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以百丈高崖、楚湘奇观、仙人府洞钟乳石奇观与“十里画壁”摄影点吸引众多家庭;梅山龙宫奇幻溶洞瀑布与波月洞《西游记》七彩钟乳石奇观搭配新化三合汤等特色美食,形成“探秘+美食”闭环体验;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4月杜鹃花海与蚩尤谷徒步路线成为生态游首选,森林氧吧功能持续强化。三联峒冰泉景区原始木梯探险、新化滑翔伞基地空中俯瞰资江、花溪谷野趣派对、龙山归乡苑药膳疗愈、溪口印象·水府庙卧游山水、凤凰山庄绣球花海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选择,形成“以节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全市纳入监测的26家旅游景区,3天共接待游客7.78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4%,实现营业466.1288万元,同比增加13.86%。其中纳入监测的14家乡村旅游区接待游客2.9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4.51%,实现营业收入191.069万元,同比增长19.93%。

“文旅+”新业态激发消费活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文旅”做文章,夜间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和体育竞技等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新时尚。双峰犁头嘴灯塔农场夜游、竹山人文夜市、市体育公园和影业传媒夜市街等点亮夜间消费,成为外地游客来到娄底不可错过的打卡地点。“油菜花儿开 三湘等您来”2025湖南油菜花节暨娄底双峰第十四届油菜花文旅推广月于3月17日在锁石镇“花之缘”景区启动。活动以“油菜花+农业+文化+旅游+体育”为核心,覆盖锁石、荷叶、井字等乡镇,推出油菜产业博览会等20余项活动,打造“春日花海+农耕体验+非遗展示”的立体文旅场景。涟源市第三届梨花节暨古塘乡第二届梨花诗会于4月1日在古塘乡牛山园启幕。活动以“相约牛山园,共享梨花美”为主题,通过民俗表演、非遗手工展示等沉浸式农文旅融合形式,将千亩梨园打造成“流动的文化展厅”。“知企杯”家国情·双峰行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全国2000余名跑者参与,赛事串联曾国藩故居、蔡和森故居等2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2个4A景区,融合农业景观(万亩油菜花田)、红色文化与湖湘家风文化,形成“农业为基、文化铸魂、旅游赋能、体育助力”的特色发展模式。湖南省首届登山大赛大熊山分赛场通过文化向导讲解蚩尤文化、梅山民俗,推动竞技与文旅深度融合。4月3日,“湖南银行杯”2024—2025赛季娄底市青少年U系列足球联赛正式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市18所学校55支青少年足球队参赛。

下一步,娄底市文旅广体局将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强化公共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化景区场馆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龙头景区创建。以紫鹊界景区、湄江风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为抓手,以水府溪口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多点位引进影响力大的项目落户娄底,加强等级景区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市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助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培育民宿精品,推动民宿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主题化、规范化发展。结合娄底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围绕紫鹊界、大熊山、湄江、龙山、水府庙等景区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集群,形成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民宿产业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文旅体农产业深度融合。做好“互联网+”“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文章,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和利用,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切入口,突出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催生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领域新业态。加强对娄底有礼、双峰辣酱、青树坪米粉、新化黄精等特色品牌的打造和宣推,提升文旅产业在全市新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润秋 通讯员 刘政红)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