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开阳: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5-04-22 09:55:00     阅读量:0

2024年,开阳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9.4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14亿元,林下经济亩均产值4764元,带动3000户农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开阳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等称号。这些数据和荣誉的背后,是林下经济对传统农业逻辑的颠覆——由此可以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共生的双赢选择。

开阳县云山茶海晨景。

近年来,开阳县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有效促进绿色转型、产业赋能、兴林富民。

林下种植,开启林业好“钱”程

“林场里的100亩羊肚菌是公司新尝试种植的作物,去年12月播种,现在八成的羊肚菌可采摘,晚上做梦都是在摘羊肚菌。”贵州富黔硒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昌荣说道。

这是开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羊肚菌种植基地。

开阳县充分发挥县域森林资源优势,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推动林下经济绿色、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创新种植模式。采取“林+药”“林+果”和“林+苗”等产业种植模式,以发展林下种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在高寨乡扛寨林场大力发展中药材、羊肚菌、太子参等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在龙水、米坪、花梨、冯三等乡镇发展以蜂糖李、枇杷、柑橘等为主的林下产业,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拓宽就业渠道。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发展林下种植业时需要大量的用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贵州乾藏中药材有限公司基地里务工高峰期有40至50人参与劳作。去年,基地总共发放了70余万元的农民工工资,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以林下经济发展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一直都在这个中药材基地务工,这段时间是春耕春种的时候,我们在基地里种植中药材,像我们今天种的这个是竹节参,我们种植之后还要开展施肥,从种植一直到采收我们都有活干,我们收入一天100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开阳县高寨乡杠寨村村民杨武兰说道。

林下养殖,打开致富“金钥匙”

近年来,开阳县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盘活林地空间,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林下养殖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富民。

林下香猪产业。

林地资源“再生金”。盘活林地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引导群众发展林下养土鸡,抓好小香猪、中华蜂等现代养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养殖产品品牌和特色养殖产业,提升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生态优势“再转化”。创新“林+禽”“林+畜”“林+蜂”等的发展模式,黔鹏俊驰生态农场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饲养土鸡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土鸡可除草、除虫,果树和蔬菜不用喷洒农药除草除虫,鸡粪可用作肥料,在提高果树、鸡蛋附加值的同时,也建立起蛋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开阳县南龙乡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品牌优势,在土香村发展生态小香猪产业。暮春时节的南龙乡土香村天气渐暖,钟元海养殖场内,饲养员的一声声吆喝,一头头身材圆滚滚、毛色油亮的小香猪应声从山坡、树林蜂拥而来。

林下旅游,赋能康养“新活力”

开阳县立足生态有机特色优势,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浓度高的生态优势,努力做大做强农文旅产业。

云山茶海“康养+”。

延伸康养产业链条,激活发展“新动能”。坚持把生态理念贯穿摘茶、管茶、制茶、卖茶的全产业链,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形成集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旅游购茶为一体的“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格局。在开阳“十里画廊”八景之一的“云山茶海”,二十年前是一片荒山荒地,如今变成5000余亩生态有机茶园,驶向乡村旅游快车道,实现“一片土地,两种产值”。同时,在双流镇充分挖掘气候、生态、文化等优势,打造康养旅居品牌,着力推进乡村民宿品牌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茶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茶园作为旅游目的地,让游客感受体验采茶、制茶、泡茶的乐趣,同时旅游又带动茶叶和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的发展,凸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云山茶海基地负责人曹以杰说道。

打造体验融合项目,激活发展“新活力”。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探索打造丛林探险、丛林餐厅、农耕体验、骑行体验等森林康养体验融合项目,进一步激发体旅融合的产业特征和发展潜力,以南江大峡谷、猴耳天坑等为载体,积极推出飞拉达、大秋千体验、丛林穿越等极限挑战项目,持续开展休闲漂流和自然越野漂流赛活动,吸引省内外漂流活动爱好者参加赛事,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成为诸多明星和网络大V争相打卡的旅行目的地。实现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乡村振兴正强劲推进。

林下康养,打造旅居“新标杆”

依托优越的康养资源禀赋,将文旅康养产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夏季候鸟式养老栖息地,探索“康养+”“+康养”的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康养与旅游、养老、医养等产业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

水东乡舍。

旅居发展“加速跑”。打造一批集“游、文、医、养、食、宿、购”于一体的康养度假基地,延伸集观光、运动、休闲、康养、中医保健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开阳县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企业45家,农民合作社7家,国有林场2家,其中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龙广村有24户做旅居,一到六七月份的龙广村旅居的房间已经全部爆满,老百姓用自己的闲置房改造旅居最多的有18间房一户,最低的有6间房,避暑季,老百姓增收最低的有6万元,最高的有40万元,今年预计新增20户。”南江乡龙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大模如是说道。

利益联结促发展。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三改一留”模式,在最大限度保护青山绿水、留住乡愁的基础上,把闲置房改为经营房,自留地改为体验地。建立起“622+1”利益联结机制,经营后社会资本投资方分红60%、农户分红20%、公司分红20%,公司再从其收入中提取10%反哺村集体,形成多方共赢格局。开阳县水东乡舍争取资金自然教育基地提升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新增建设自然教育电子科普墙1个、制作自然教育电子课件3个、设计编印自然教育科普读物3本1000册。

重塑康养新生态。强化康养资源接入,提升旅居服务支撑力,有效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在重点旅居村寨落地,与县级医疗资源合作,推动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业合作落地,探索在河湾温泉引入中医理疗坐诊、针灸、推拿及慢性病治理等特色中医康复项目,为旅居群众打通康养消费“最后一公里”。加速乡村旅居产业的市场化运营进程,深化与海侣旅居合作,引进乡村旅居运营宣传招商主体,加大广苗公司与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整合南江大峡谷梯子岩酒店、大数据培训中心、水东乡舍闲置房源和南江水上乐园温泉酒店等资源,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文 杨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