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提额延期齐上阵!银行发力消费贷 需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2025-03-28 22:43:00     阅读量:0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跟进政策举措,推出相应消费贷产品。不少银行消费贷额度有所提高、期限有所延长,同时利率持续降低。

有权威专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国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已经不低,根本上还要发挥政策合力提振消费。 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户还款能力。发展消费金融根本上需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支持增加高端消费供给。

银行消费贷暗战再起金融支持消费力度明显加大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跟进政策举措,推出相应消费贷产品。不少银行提高消费信贷额度、延长消费信贷时间、降低信贷利率,以此吸引更多客户。

有银行为满足信用良好客户的大额消费需求,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同时,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我国金融支持有效消费需求的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贷规模处于较高水平,2024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我国消费贷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较强。

“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覆盖面明显提升。”权威专家指出,我国消费金融的服务主体和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除传统银行信用卡和各类消费贷以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消费贷,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金贷等也很普及。市场研究机构估计,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国际上也处于靠前水平。

发展消费金融应保持理性消费信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

在本轮银行发力消费信贷中,利率持续下探仍是“标配”手段,不少银行通过发行利率优惠券等形式,进一步降低信贷利率。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银行消费信贷利率已普遍进入“2时代”。

“近年来,随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贷款利率已有明显下降,消费贷款利率也随之下行,今年以来降幅更为明显,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权威专家表示,即便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贷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消费贷款利率达到了12%左右,远高于我国。

不过,消费信贷的利率并非越低越好。上述权威专家表示,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户还款能力,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

“银行要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该权威人士表示,当前,银行消费贷定价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兼顾金融支持消费和银行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业内专家指出,银行脱离真实消费场景拓展消费贷业务可能累积风险,一些客户获得低价消费贷后可能违规改变用途,甚至“以贷养贷”,前些年就出现过消费贷违规流向楼市、股市的现象,要避免通过价格战抢夺存量客户。

不过,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卷”利率、“卷”额度趋势还会延续,银行首先要创新,风控创新、消费金融触达客户场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其次要加强合规建设,让消费贷业务更加顺畅地运行,避免违规。

提振实体经济消费需求是消费金融发展的着力点

在权威专家看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政策合力共同推进。发展消费金融根本上需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支持增加高端消费供给。

“消费金融要依赖真实的消费需求。”权威专家指出,发展消费金融必须依托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当前有效消费需求偏弱,需要发挥宏观政策合力,稳住居民就业和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银行消费贷产品要注重拓展增量客户。权威专家表示,目前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竞争激烈,许多银行都在拼价格、抢份额,实质上还是在切分现有的“蛋糕”,下一步需要努力把“蛋糕”做大,通过细分市场、差别化定价挖掘既有真实消费需求,又有贷款偿还能力的潜在增量客户,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的覆盖面。

此外,权威人士还指出,金融支持消费也要从供给端发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求结构变化,金融支持促消费也要在供给端适度发力,积极支持线上消费、养老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领域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和配套的消费金融产品。

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个人要理性消费、适度借贷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围绕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等多领域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已构建起较为全面的消费贷款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能够较好满足居民差异性消费需求。

权威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应找准支持消费的着力点,可以围绕重点场景、重点战略、重点人群发力,实现消费贷款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提升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据了解,银行已聚焦重点场景、国家战略导向、重点群体做好信贷支持。如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金融服务,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权威专家认为,当前我国还应增强消费信贷的可持续性对于个人来说,过度负债不仅可能导致征信记录受损,还可能因信用评级下降被迫转向高息贷款维持,最终陷入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个人过度负债也会造成不良上升,影响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可持续性。

“个人要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理性消费,适度借贷。”权威专家还强调,消费贷本质上是通过举债提前消费,贷款最终是要偿还的。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就业压力较大、收入预期不稳,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大体相当,在国际上属于较高水平。但如果居民家庭收入不能跟上,过度加杠杆消费,既是对未来消费需求的透支,也会增大家庭财务负担,还可能衍生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改变等问题,最终不可持续。

此外,权威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帮助有消费意愿、有还款能力的客户提升消费品质。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明确提示借贷风险,引导消费者根据自身财务状况适度借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