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药企的焦虑:云南白药400亿营收背后,牙膏卖不动了?
来源:财中社

作为一家拥有123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000538)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营收突破400亿元、净利润增长16%的成绩单。
《财中社》发现,在这份看似稳健的财报中,传统中药龙头的转型阵痛与创新突围同样清晰可见。
“稳”字当头的业绩底色
财报数据显示,云南白药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其中,工业板块毛利率达到65.93%,同比提升1.69个百分点,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若剔除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扩大至20.18%,显示出主业盈利能力的改善。

支撑这一增长的是其“现金牛”产品的持续发力。
2024年,公司核心药品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21亿元,同比增长26%。该产品在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和肌肉疼痛局部用药中成药气雾剂零售市场份额为91.8%,市场排名第一;云南白药创可贴、散剂、胶囊等系列产品也在上年基础上实现显著增长。
曾被寄予厚望的健康品板块(含牙膏、洗护)贡献超65亿元收入,但增速从上年度的7%继续放缓至1.6%,显露出传统大单品增长触顶的隐忧。
“攻”向创新的转型路径
面对增长瓶颈,云南白药在2024年加大了研发投入。财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4%至3.48亿元,占营收比重0.87%。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化研发投入较上年度增长30.16%,一定程度增加当期利润。

2024年研发中,中药二次开发与创新药布局成为重点:治疗前列腺癌的核药INR101完成I/IIa期临床,中药新药全三七片进入II期临床,气血康口服液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AI辅助药物研发平台已投入使用。
云南白药的战略并购动作同样频繁。年内参投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元,旨在整合产业链资源;对上海医药的股权投资持续贡献7.77亿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13.67%。不过,高达529亿元的资产总额中,长期股权投资占比23.7%,这一“投资驱动”模式能否持续创造价值仍需观察。
“守”住基本盘的隐形成本
在传统业务领域,云南白药面临双重压力。
中药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盈利水平——尽管公司通过自建种植基地将三七等战略药材成本涨幅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但中药资源板块收入增速仅3.13%,显著低于药品板块的11.8%。
更值得警惕的是,被视作第二增长曲线的健康品业务中,防脱洗护品牌养元青虽录得30%增长,但4.22亿元的规模尚未形成足够支撑力,而医疗器械(疼痛理疗、贴敷、眼部护理)、滋补保健品两大新兴业务收入分别为4.25亿元和9907万元,合计不足6亿元,占营收比重不足1.5%。

渠道端的挑战同样存在。
2024年,省医药公司(医药流通)板块收入246.07亿元,同比微增0.48%,而商业销售板块毛利率仅6.21%,随着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深化,这一低毛利业务或进一步承压。
财报中特别提到,公司正在推进的“数智云药”产业互联网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但相较于商业销售年采购成本超200亿元的体量,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早起阶段,需进一步提速。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22.68%至42.97亿元,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净流出11.99亿元和69.78亿元,战略投入力度仍需加强。此外,公司全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26%至48.8亿元,管理费用下降1.98%至10.38亿元,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费用压缩,释放利润空间。

云南白药延续了高分红传统,2024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2.79亿元,分红比例达净利润的90.09%,股息率2.02%。但这一策略引发市场分歧:支持者认为高分红体现现金流实力,反对者则质疑公司过度依赖存量业务,未能将资金有效投入创新领域。
这份财报中的云南白药,既展现出百年药企的根基稳固,也暴露出转型期企业的典型焦虑。当传统中药的“慢功夫”遇上资本市场的“快节奏”,如何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其能否跨越增长曲线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中社)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亿元 云南白药 的是 板块 公司 财报 同比增长 这一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02 18:20:00
- 本文链接:https://www.qckvzv.cn/news/1lvbAnP02J.html